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起步于對建筑節能的探索。1986年《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發布,建筑節能率目標是30%,1994年,該標準修訂,將建筑節能率目標提升至50%,并制訂了《建筑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
1999年《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發布,并于2005年進行了修訂,期間還分別出臺了夏熱冬冷地區和夏熱冬暖地區建筑節能規劃。
2005年,建設部、科技部聯合出臺《綠色建筑技術導則》,提出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建筑。
2006年6月1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開始實施,并于2007年啟動“100項綠色建筑示范工程與100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此后,又發布《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我國綠色建筑評價工作正式啟動。
“十二五”以來,國家相繼出臺《“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對全國范圍內開展節能減排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兩份文件都對強化建筑節能、推廣綠色建筑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中提出要對綠色建筑實行經濟激勵,相關條例如下:
1、加大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領域投入。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標準不得少于中央財政補貼標準。
2、加大既有居住節能改造支持力度。
3、加大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和改造支持力度。對重點城市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中央財政補貼標準原則上為每平方米 20 元,并綜合考慮節能改造工作量,改造內容及節能效果等因素確定補貼實際標準。中央本級辦公建筑節能改造工作補貼標準依據改造工作量、節能效果、改造成本等因素核定。
4、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安排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產品、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按研發及產業化實際投入的一定比例對相關企業及科研單位等予以補助,并文持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產品、設備性能檢測機構、建筑應用效果檢測評估機構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5、加大綠色建筑規模化推廣應用的支持力度。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保障性住房及農房示范,獎勵資金標準不應低于增量成本的1/2.對高性能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獎勵資金標準不應低于增量成本的1/3.對綠色建筑集中示范城(區),考慮綠色建筑推廣規模、規劃、指標體系及其他相關支出,給予一次性綜合資金獎勵。將墻體材料革新專項基金轉變為墻體材料與綠色建筑發展基金,并適當提高征收標準,原則上城鎮新建建筑征收標準不低于15元/平方米建筑面積,并按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水平退付比例,其中達到三星級標準的綠色建筑征收的基金全部退付,達到一星及二星級標準的退付50%,沒有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不予退付。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要研究提高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收費標準。國土資源部門要研究制定促進綠色建筑發展在土地轉讓方面的政策,在土地招拍掛中,應明確綠色建筑的建設用地比例,并逐年提高。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研究制定容積率獎勵方面的政策,對因實施外墻外保溫、遮陽、太陽能光伏幕墻等綠色建筑技術而增加的建筑面積,可不納入建筑容積率計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要研究制定稅收方面的政策,對建設高性能綠色建筑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其開發并經認證標識達到三星級標準的綠色建筑項目,采取減免當年所得稅、營業稅、返還建設當年的城市建設維護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稅費優惠政策,購買綠色建筑可降低物業稅征求額度。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建筑信貸支持的措施。引導消費者選購綠色建筑住宅,在購房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
2012年4月,財政部與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建立高星級綠色建筑財政政策激勵機制,對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按照不同標準給予中央財政獎勵。在此引導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獎勵政策,進一步加大激勵力度。
意見中提出要對高星級綠色建筑給予財政獎勵。對經過上述審核、備案及公示程序,且滿足相關標準要求的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給予獎勵。2012年獎勵標準為:二星級綠色建筑 45元/平方米(建筑面積,下同),三星級綠色建筑80元/平方米。獎勵標準將根據技術進步、成本變化等情況進行調整。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一號文轉發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到“十二五”末,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目標,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資建筑、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并提出財政資金獎勵、稅收優惠政策、土地使用優惠政策及改進和完善對綠色建筑的金融服務等一系列激勵政策。時隔3個月,住建部又發布《“十二五”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將發展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相結合,進一步加強綠色建筑推廣力度。更多樓宇自控信息,請關注裕乾官網。
掃碼加微信咨詢產品、免費報價
裕乾(4006569698,m.yibenshuwu.com)是一家智慧化系統集成軟硬件研發、銷售、服務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成為智慧建筑、智慧工業、智慧環保、智慧電力、智慧水利、智慧農業等領域,具有自主研發能力、自主知識產權與自主品牌一體化的先進解決方案供應商、系統集成綜合服務商。